雲端合約解密:20個關鍵詞彙讓你立即上手SaaS文件
2024年11月22日
數位時代裡,雲端服務已成為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社交媒體到辦公軟體,由供應商遠端伺服器網路組成的雲端無處不在,編織成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參與各類型交易的法律人當然得適應這個漸漸由雲端主導的商業環境。本文嘗試從辨別「雲端」與「地端」開始,再談到雲端服務的模式、雲端運算的模型與對雲端服務使用權內容的分類,讓讀者讀者熟悉關鍵與正確用語,作為掌握雲端合約的起點。
一、雲端服務用字採取 right(權利)或是 subscription(訂閱權限),避免在英文合約裡使用 license 一詞。
首先,我們都知道使用雲端服務重點是獲得 access(存取權限),也就是the right to access(存取的權利)——注意!這裡的 Client(業主、客戶)、Customer(消費者)、User(使用者)擁有的是權利(right)或是訂閱權限(subscription),雲端合約裡不該使用 license (中文一般翻成授權、許可或執照)一詞。
為什麼呢?因為一談到 license,就會涉及到著作權法上的重製、散佈等概念,也就是說廠商同意使用者在自己的電腦上使用副本,或甚至讓旗下經銷商去販售,這就不是我們所談的雲端服務了。因此,雲端合約的正式名稱通常是Cloud Services Agreement(雲端服務合約),或常見的SaaS agreement(或更清楚的寫法是SaaS Subscription Agreement 訂閱協議),絕對不會是Licensing agreement(授權合約)。
相較於雲端合約,授權使用者下載的 On-premise Software(中文翻作「地端」或「用戶端部署」軟體),英文合約名稱通常就是典型的 Software License Agreements(軟體授權合約)。
小複習:Cloud service agreement 談的是usage right / subscription;Software License Agreements談的是copyright license。
二、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的模式有哪些?
一談到這裡,很多人就會說,我知道啊!雲端服務有三大類型—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 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 平台即服務)和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 軟體即服務)。沒錯,這個分類在講的是廠商提供、客戶存取的「東西」可以分為哪幾類,這個「東西」通常可以分成軟體、平台與基礎設施。
近期,還有所謂的 DBaaS(Database as a Service/ 資料庫即服務 )、 AIa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 AI即服務)等新型服務模式,但無論如何別忘記,當我們提及雲端服務的分類,是在講廠商「提供什麼」、客戶「享有什麼」的商業模式。
三、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的模型有哪些?
《The Tech Contracts Handbook》一書(本書由美國律師協會出版,中文版目前由筆者翻譯中,暫譯為《科技合約教戰手冊》,預計明年由新學林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指出,讀者若能記住作為技術術語的「雲端運算」,和作為商業模式「雲端服務」指的是不同的事物,就可以避免把這兩件事混為一談。因為在描述供應商為客戶托管技術的這種商業模式時,使用的是Cloud service 或 Cloud computing service(雲端運算服務)。但如果除去「服務」一詞,「雲端運算」本身是屬於技術術語,指的是一種技術架構類型,在討論技術的運用與安排。
有了這層了解後,我們就不難理解,實務上把雲端運算的deployment model(部署模式),也就是根據它「部署在哪裡」,劃分成三種雲端運算模型:
公有雲(Public Cloud):由第三方雲端服務供應商,建置和維護雲端基礎設施,讓多個組織或使用者共享這些資源。公有雲通常是透過網路提供,並且以按所需使用而付費。
私有雲(Private Cloud):私有雲是由使用者自行擁有和管理,僅供客戶內部使用。私有雲通常擁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控制權,以及專屬的資源,但也需要組織自行投資和維護。
混合雲(Hybrid Cloud):公有雲和私有雲的結合。
四、使用權(Usage Rights)的模式有哪些?
確定客戶要用的東西是什麼,還有確定這個雲端要部署在哪裡之後,客戶與供應商當然需要去約定「怎麼去使用」這個雲端服務。所以,本段所討論的使用權模式,構成雲端合約中最重要的合約核心內容。一般而言,客戶對雲端服務的使用方式,主要可以分成五種:
Usage-Based(基於使用量):這種模式根據客戶實際使用的情況收費。例如,客戶可以購買特定流量的使用額度。
Seats(授權席次):授權席次指擁有遠端存取權限的客戶端電腦。例如,客戶指定5台電腦,這5台電腦可連接至伺服器上來運作廠商提供的服務。
Named User(指定使用者):客戶指定旗下特定員工,該等員工都被分配一個特定的訪問權限,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帳號密碼,且訪問權限不能轉讓給其他人。如果某人離職或需要新增團隊成員訪問權限,通常需要再額外購買。
Concurrent User(同時使用者 ):這種模式下,客戶並不指定電腦或人員,而是有一定數量的席次在使用者中共享。例如,如果公司有10名同時使用者,則任何10個人都可以同時存取該軟體,但最多同時只能有10個人使用。
Enterprise Package(企業版本):這是一種固定費用模式,客戶購買的權限覆蓋所有員工或特定部門。例如,大型公司為全公司通用的流程管理工具購買企業版本,從而為所有員工提供無限制的訪問權限。
最後,筆者整理出關於雲端服務的20個英文關鍵詞彙,讓有興趣的讀者試試看,是否可以清楚的解釋它們,自己做一個完整的小復習囉!
20個關鍵雲端服務英文詞彙:
Cloud Service
Cloud Computing
Access Rights
Subscription
On-premise Software
Licensing Agreement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
Database as a Service (DBa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AIaaS)
Public Cloud
Private Cloud
Hybrid Cloud
Usage Rights
Usage-Based
Seats
Named User
Concurrent User
Enterprise Package